第五十一章 八比
第五十一章 八比 (第2/2页)‘麦穗’不是麦穗,是一种河里常见的小杂鱼。不值得钓,还成群结队闹窝子,深受钓鱼佬痛恨。
不过经过苏淡娘的处理,看上去就诱人多了。苏录拎一条小鱼尝了尝,连骨带肉都透着豆豉香,确实很下饭。
赞美了两句他娘的手艺,苏录也拿出大伯娘做的肉末梅菜与苏淡分享。
“先生留你干啥?”吃饭时,苏淡又好奇问道。
“我不是最后一名吗?先生训诫了我几句。”苏录笑道:“先生是个好先生,就是话密了点。”
“当先生的都这样。”苏淡心说你爹也一样,又哼一声道:“他们要是知道你三个月就考进书院来,看谁还敢瞧不起你?”
“好汉不提当年勇。”苏录却不以为意道:“最有说服力的永远是下一次考试。”
考试是在去年腊月,所以说‘当年’也没错。
“下次考试咱们怕是更拉稀……”苏淡苦着脸道:“你没看先生讲经书,也是侧重于如何作文吗?显然默认大家都学过破题作文了。”
“嗯。”苏录点点头道:“所以下午制艺课一定得好好听。”
“就怕跟不上啊。”苏淡哀叹道:“我在咱们族学里可是最好的学生,超过其他人一大截那种,来了这里怎么直接成最差的了?”
“我们只是少学了一些内容而已,抓紧补足它,一定可以迎头赶上的!”苏录给他打气道。
“可是先生讲的太快了,我根本记不下来呀。”苏淡苦着脸道:“上午我想把先生讲的记下来,但手速根本就跟不上,还耽误了听讲,只能放弃了。”
“我教你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吧。”苏录便道:“刚才先生已经认可这种法子了。”
“是吗?太好了。”苏淡立马来了精神,他这堂兄可是得神仙传授学习方法的,拿出来的一准又是好法子。
苏淡赶忙狼吞虎咽吃下手中的荞麦粑,拍拍胸口,一脸讨好道:“哥,请讲。”
~~
下午的制艺课程,还是由张先生讲授。
“制艺,又称制义、经义、时文、四书文、八比、八股,国朝以文章取士,最重要的文章就是八股。尔等学子来我书院,为的就是学这制艺功夫。”张砚秋端坐在讲台之后,用跟上午相反的语速,缓缓强调道:
“虽然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蒙学开讲‘四书’后,即‘开笔’学写八股,但天下文章之道五花八门,既然入我山门,就要忘掉你昔日所学,从头修习制艺。”
顿一下,他强调道:“以后都以我所言为准,休要说什么‘原来先生是怎样教的’,你既然信服于他,为什么还要来书院求学呢?都记下了吗?”
“是,学生谨记。”马斋长率众高声道。
“好。”张先生点点头,接着道:“经义、四书文其实才是制艺恰当的称呼,那为何都叫它八股?”
“因为它全篇有‘起二股、中二股、后二股、束二股’,加起来共八股,这是此类文章最大的特点,故而世人皆以‘八股文’称之。”
“然而实际写起来并不拘泥,八股是正格,六股也是正格。如果有需要,十股、乃至十二股都是允许的,写作时要视情况而定,绝对不能死板。”
“多年以来,一直有人对八股文大加攻击,说它格式死板,只能以圣贤而言,不能直抒胸臆,要求太严,无法显出才情。”便听张先生提高声调道:
“记住,以后但凡有人这样说,立刻与其割袍断义,因为靠近这样的蠢货,你也会变成蠢货!”
学生们不禁一阵轻笑,心说莫非先生是在反击山长,维护八股文的尊严?
张砚秋却正色道:“老夫这样说,这并非是为了维护我们的文章事业,而是因为那些诋毁之言,完全是以偏概全,罔顾事实!”
“因为八股文是用来考试选官的‘功令文’,既然是考试,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才能维护起码的公平——你们十年苦读后,是愿意以一篇见仁见智的散文,还是以一篇优劣标准明确的八股文,来考定终身?”
“只要不是傻子,都愿意赢个明明白白,输个心服口服。在这一点上,朝廷和每个士子是一致的,所以就要求这种‘功令文’行文遵循固定的程式,形成一种类似律诗的约定文体,这就是八股文!”
“它可阐发四书五经之精蕴,衡定士人学问之深浅。是最公平,最能区分优劣的文章。”张先生接着昂然道:
“因为一篇出色的八股文,不仅要符合格式、对仗工整,起承转合恰到好处。而且要合于声律,论证严密,层次清晰,主旨鲜明,立意深邃,气势雄浑!各位,只有真正的大家,才能在那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间做腾挪!”
“要写出这样的八股文,将‘四书五经’和《章句集注》背得滚瓜烂熟,只是最基本要求,还要深刻理解文义,精通音韵格律、博古通今知天下大事。”
张先生最后掷地有声道:
“至少依我之见,在古今诸文体中,高居第一位的就是八股文,其次才是律诗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