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配角翻身,才是最痛的耳光
第97章 配角翻身,才是最痛的耳光 (第1/2页)肖锋把钢笔尖抵在稿纸上,墨水滴在“标准化流程”几个字上,晕开一小团深色的花——那墨迹边缘微微颤动,像一颗坠落的心在纸上洇出无声的回响。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扫过玻璃,风里夹着初秋的凉意,拂过他裸露的手腕,激起一层细小的鸡皮疙瘩。
他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关于建立干部舆情应对标准化流程的建议》,喉结动了动——
这是他在办公室熬了三个通宵的成果,此刻纸页边缘还沾着速溶咖啡的褐色痕迹,指尖蹭过那斑驳的渍印,粗糙而苦涩的触感仿佛提醒着他每一夜的清醒与煎熬。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他低声念出草稿里引用的《孙子兵法》,声音干哑,像是从砂纸上磨出来的。
指节叩了叩“群众证言纳入考察”那行加粗的字,金属笔帽轻碰桌面,发出一声清脆的“嗒”,如同心跳的节拍器。
三天前收到的威胁短信还躺在手机备忘录里,尾号7371的号码像根刺扎在视网膜上,但此刻他握笔的手稳得像量过水平仪——
四年前周梅在出租屋摔门时说“你这种人永远进不了苏家的门”的冷笑,此刻倒成了最好的磨刀石。
那声音仿佛又在耳畔响起,带着口红摩擦门框的吱呀声,还有她高跟鞋踩在水泥楼梯上的回响,一步步远去,却在他骨头上刻下印记。
办公室门被敲响时,他正把最后一页装订夹按紧。
金属夹子咬合的“咔哒”声刚落,赵科探进半张脸,领带歪在锁骨处,额角沁着细汗,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牛皮纸袋,纸袋边缘已被手指揉得发毛:“肖处,市委办刚催材料,说王书记要亲自看。”
他说着把纸袋往桌上一放,袋口露出半截蓝白封皮的《干部考察条例》,封皮上的烫金字在顶灯下闪了一下,冷而锐利。
肖锋把建议稿装进文件袋,指腹蹭过袋口的烫金市委徽章——那徽章微微凸起,触感如刀刻,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他抓起外套往外走,经过赵科身边时顿了顿,“你昨晚在老周那说的话,我听见了。”
赵科耳尖瞬间通红——他记得自己凌晨两点在巡视组办公室嘀咕“这哪是建议,分明是宣言”。
老周的搪瓷杯磕出脆响:“这小子要把阳谋写进制度。”那声音混着热水倒进杯中的汩汩声,至今还在他耳膜里震荡。
“肖处!”赵科追出两步,声音发紧,“李某今早被留置了。”肖锋脚步微滞,转头时目光扫过走廊尽头的公告栏——
那里还贴着他正处公示的红纸,边角被风吹得卷起,像面小旗,在穿堂风中轻轻扑动,发出细微的“啪啪”声。
“谁通报的?”“省纪委。”赵科摸出手机划拉两下,屏幕亮光照得他眼尾发青,“老陈说苏主任今早带着材料冲进去的,没哭没闹,就往桌上甩了三沓纸。”那“甩”字说得格外重,仿佛能听见纸张砸在会议桌上的闷响。
肖锋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摸出手机,微信对话框停在苏绾凌晨三点发来的“等我消息”,此刻提示音突然炸响——
是张照片,省纪委大楼的玻璃门映着晨光,苏绾站在台阶上,白衬衫下摆扎得整整齐齐,手里的文件袋被攥出褶皱,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配文只有两个字:“成了。”
他盯着照片里苏绾紧绷的下颌线,想起三天前她语音里像刀刃擦玻璃的冷:“这次,我不想再等别人替我们说话。”此刻阳光透过走廊窗户斜切进来,照得他后颈发烫——
那是四年前在律所被周梅当众甩了工牌时,后颈也这么烫过,只不过那时是羞辱,现在是灼烧般的痛快,像火焰舔过旧伤,却不再疼痛,反而唤醒了某种沉睡的力量。
“肖处!市委小会议室!”通讯员的喊声从楼梯口飘来,混着皮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的回响,由远及近。
肖锋把手机塞进西装内袋,能隔着布料摸到苏绾照片的轮廓——那硬挺的边角抵着胸口,像一枚藏在心口的勋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