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地宫启门:六百年医脉终得传
第二十八章 地宫启门:六百年医脉终得传 (第2/2页)三层主墓室的中央是座石棺,棺盖上方刻着朵盛开的菊花,正是苏婉最爱的花。石棺前的石案上摆着套完整的制药工具,铜杵铜臼擦得锃亮,旁边的竹简上写着《苏氏医道要诀》,墨迹如新。煊墨将完整的《松风琴谱》放在石案上,谱页与竹简突然同时亮起,投射出苏婉的虚影——她穿着绿襦裙,正在石案前制药,琴案上的“松风”琴弦弦音微动,虚影对着他们温和一笑,将手中的药杵轻轻放在石案上。
虚影消散时,石棺发出轻微的震动,棺盖竟自动打开一条缝,里面没有尸骨,只有个樟木匣,匣内铺着暗红色的绒布,放着苏婉的行医令牌、秦藩王的亲笔信(信中写“苏氏婉娘医道通神,特赐地宫以传后世”),还有一本完整的《苏婉医案》全卷,比之前找到的抄本多了最后三卷“解煞方”和“终南药草图谱”。
“原来她早就安排好了身后事。”玺铭抚摸着医案的封面,眼眶发热,“她知道自己可能无法洗刷冤屈,就把所有证据和医道精髓藏在地宫,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她将丈夫的笔记与医案放在一起,两本书的笔迹竟有几分相似,“我丈夫的医脉,说不定就是苏氏分支,难怪他笔记里总提‘终南苏氏’。”
老李在石棺旁发现块松动的墙砖,撬开后露出个小暗格,里面是阿松的卖身契和几封家书,信中写着“愿随婉娘护医道,纵死无憾”。炳坤数着家书上的日期,正好与松风琴骨煞显现的时间线吻合:“阿松果然是自愿护谱,他的执念不是怨恨,是守护的决心。”
地宫入口的阳光渐渐斜斜照进来,照亮了满室的药香与琴音余韵。煊墨将《苏婉医案》全卷小心收好,又把松风琴放回石案:“琴和谱该留在这里,这里才是它们的归宿。我们带走证据和医道精髓,让苏婉的医脉传出去,这才是对她最好的告慰。”
离开地宫时,他们在入口处种下几株琴叶紫菀,苏老伯特意从苏家坳带来的药种,种子落在土里的瞬间,周围的艾草突然沙沙作响,像是在道谢。考古队的人早已在外等候,看到他们带出的证据,激动得连连搓手:“这可是填补明代医史空白的大发现!苏氏医道要重见天日了!”
回到书院门的诊室,暮色已漫过老槐树的枝头。炳坤将地宫带回的药膏分装成小盒,贴上“苏氏化煞膏”的标签:“周阿姨说这药膏能治蚊虫叮咬和无名肿毒,正好分给街坊们。”玺铭把秦藩王的信和壁画拓片整理好,准备交给博物馆:“苏婉的清白,终于能让世人知道了。”
老李正在给松风琴调弦,琴音透过窗户飘到巷子里,引得路过的老茶客驻足:“这琴音真暖,听着心里都亮堂。”煊墨坐在竹椅上,看着窗外飘落的槐花瓣,手里摩挲着那枚完整的“秦”字玉佩,轻声说道:“六百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苏婉用医道和琴心种下的缘,今天终于开花结果了。”
诊室的灯光在暮色里晕开温暖的光圈,墙上的《苏婉医案》全卷泛着淡淡的光泽,琴叶紫菀的香气混着薄荷味在屋里弥漫。远处的碑林博物馆传来闭馆的钟声,悠长的回响里,仿佛有穿绿襦裙的女子在轻轻弹琴,琴声里没有了怨怼,只有医道永续的安宁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