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什么叫逆向研发啊?!(这两章技术细节较多)
第142章 什么叫逆向研发啊?!(这两章技术细节较多) (第1/2页)举个栗子。
如果要追求“极致高效”,那么对增程器,也就是发动机的内部结构优化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增程车的优点在于,发动机的唯一任务只需要“在高效转速区间发电”,也就是通常2000-4000rpm。
就像一个人运动的时候,一直保持匀速慢跑,犹如养生一般。
而不是像常规发动机那种工况,一会快、一会慢、一会急刹停、一会疯狂加速……
二者的使用工况和磨损情况,包括使用寿命,都是截然不同的。
(注:下文增程器等于发动机)
…
“许总,关于增程器的选择,我们一共筛选了几家厂商……
如果要采购自主的1.5T的四缸发动机。
国内总共——东安动力、江淮汽车、华晨汽车、奇瑞汽车这些家都可选择。
性能上来看,华晨的BM15TD最为优异,毕竟人家有宝马合资技术背书。
有独家的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优化进气量,提升中低转速效率,静音和设计寿命都是国内顶级的一批。
但是采购成本较高,溢价很严重。
…
除此之外奇瑞与江淮的发动机也不错、都很成熟,有独到的地方。
不过,经过一番协商……这里面东安愿意给咱们的成本价是最低的,而且也愿意花更长的周期成立专门团队,配合咱们定制研发专用增程器。
且东安的4缸发动机转速扭矩是接近完美匹配2000-4000rpm的增程器常用区间,不用变负荷即能稳定发电。”
王景明一五一十的说明。
近期对于“增程器”的选择。
研发团队这边还是考察了国内不少的厂商。
目前这个阶段,国内对于1.5t发动机的研发应用,其实很成熟了。
当然,最顶的还是有合资背景的那批厂商,有合资发动机的技术做背书,如果能深入研发改造成增程器,那肯定是很吊的。
至于进口采购,肯定是不可能考虑了,那玩意成本太高。
光是华晨这边的发动机供应,就谈了好几回了。
但是没谈下来。
像“可变气门升程技术”(提升进气效率)、“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优化燃烧效率),这玩意目前在国内的自主发动机,属于稀缺资源。
再加上人家沿用的是宝马发动机的制造标准,无论是“缸体铸造精度”、还是“活塞与缸壁间隙”,都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综合素质属于自主发动机的顶尖水平。
而且。
采购这类发动机还有一个优势。
那就是自带“品牌背书”。
当前的BBA德系豪华车,在国内市场的统治力不用多说了。
属于信仰级别的存在!!
到时候星辰的第二台车,如果真的合作成功了。
直接对外宣称,说采取的是宝马同款发动机作为增程器,那不光在业内的认可度高,也能让极大一部分燃油车的消费者高看一眼啊。
乍一听,好家伙——“宝马的发动机都拿来发电”?
再加上星辰汽车打造的新能源车三电技术是行业第一梯队的印象,这属于强强联合了!
不过。
想法是美好的。
实际华晨这边今年的产能利用率都达到80%了,合资燃油车才是核心利润来源。
不光价格压不下来,还很难抽出多少资源,配合星辰汽车去搞什么“增程定制化”。
再加上合资协议这边,对于发动机技术也是有技术独占和供货独占的条款。
如果真要采购,还得和宝马总公司去谈,多交一笔授权费。
最终预估下来的成本,很难让人理智!!
……
在看回国内自主厂商的态度,就好很多了。
东安动力近几年的核心业务就是以小排量发动机为主,但由于排放法规升级,近两年处于“国五转国六”的周期,加上碳积分新规落地,传统发动机厂商业务愈发不好混了。
本来就处于寻求业务转型的周期,发动机技术虽然处于一般水平,但人家也愿意降价和配合研发啊!
要知道增程器这东西,可不是光把发动机拿来用就完了。
拿东安的发动机来说,热效率才到37%,比宝马的1.5t发动机热效率要低两个点。
而星辰汽车的目标,是把采购发动机的热效率,至少提高到39%以上。
因为增程器“只在高效转速区间发电”的特性,所以可以采用更高的压缩比,优化内部结构,转速策略、以及缸体结构,平衡轴这些。
包括采用全铝机身降重、重新设计热管理……
相当于是把发动机按照他们自己的要求,进行重做了。
而热效率每提升1%,发电油耗就能降低约0.2L/100km。
算是增程车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准。
这些深层的东西,才是增程器真正的难点。
不花要花大量时间研发和死磕,同样也要让供应商深度配合,少了哪一项都不行。
“那就选东安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