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新芽破土,旧识新途
第十八章:新芽破土,旧识新途 (第1/2页)玉米种子在云南试种成功的消息传到京城时,赵磊正在修订新的《农税章程》。他把“玉米亩产记录”贴在账册封面上,红笔圈出的数字比去年的土豆又高了三成,像个骄傲的惊叹号。
“大人,云南巡抚说,有个寨子里的老土司,非要给玉米神立牌位,说‘这金粒子是天上掉下来的’。”书童憋着笑禀报,手里捧着土司送来的“谢恩礼”——一串用玉米籽串成的项链,金灿灿的晃眼。
赵磊把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转了两圈,烟瘾上来时差点烧到穗子。他想起刚穿越时,对着账本上的“之乎者也”头疼,现在却能对着“玉米种植成本”算得眉飞色舞。这半年来,他跑遍了南北州县,鞋底磨破了三双,官服上沾的泥比墨水还多,可看着账册上“流民归田者五万”的数字,总觉得比改出一篇爆款文还痛快。
“告诉巡抚,别拦着老土司。”他摘下项链,小心翼翼地放进锦盒,“神不神的不重要,只要他们肯种,立十个牌位都行。”
苏晴在后宫办了场“新粮宴”,把土豆、玉米、棉花做成的吃食摆了满满一桌子:土豆炖牛肉、玉米窝窝头、棉花糖做的点心……连最挑剔的贤妃都啃了两个窝窝头,说“比白面馒头扛饿”。
“这些啊,都是陛下和赵大人、皇后娘娘一起找回来的宝贝。”苏晴给嫔妃们布菜,嗓门比平时亮了些,却没人觉得失礼——宫里的人都知道,去年冬天能挨过来,全靠这些“宝贝”。
宴席过半,她借口更衣,溜到偏殿见林薇派来的小宫女。小宫女递上纸条:“西域使者带来了新的造船图纸,说‘想换玉米种子,要最好的那种’。”
苏晴看着纸条上林薇歪歪扭扭的字,突然想起第一次见面时,林薇连“本宫”都喊不顺口,现在却能在生意场上跟使者讨价还价,把“等价交换”玩得比谁都溜。她往纸条上补了句:“让使者再送点苜蓿种子,能喂马,比草料好。”这是她跑业务时学的“附加条款”,总能多捞点好处。
林薇在水师学堂看新造的战船时,被船板上的毛刺扎了手。她吮了吮指尖的血珠,看着工匠们按西域图纸改装的“龙骨”,比原来的战船坚固了三成,心里的劲儿又上来了。
“这船得有个名字。”她对周猛说——周猛伤好后被调回京城,负责水师操练,胳膊上的疤在阳光下像条暗红色的蛇。
周猛挠着头笑:“叫‘土豆号’?听着实在。”
林薇也笑了:“就叫‘越海号’吧。”她没说原因,但周猛看着她耳后那枚珍珠耳坠,突然懂了——这船要去的,不只是海疆,还有他们这些“异乡人”从未走过的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