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逢凶
第十七章·逢凶 (第1/2页)晨曦载曜,天际升起一片晖明的光,照的整个洛阳暖意融融,落在苏千誉身上,更显的多彩。
今日,她穿了一套宝相花纹的紧腰胡装,足登小皮靴,头发扎起上盘,束于一顶卷檐虚帽中。
既有男儿态,又有女儿窈窕秀丽。
于城门口的如云柳色下跨马一坐,吸引了不少男男女女的目光。
别人看她,她则专心的看手中地图。
昨日,自县丞处与顾非真辞别后,苏千誉立刻回医馆,找到开面馆的婆婆。
她让婆婆尽快问问儿子,其信奉的必达教,是否用卐字符为教会标志,并假言自己痴迷此标志,研究数年之久,知是教派代表,很想加入,但不得其所。
她甚至信誓旦旦的提出,只要能帮她找到拥有此类标志的教派,必重金答谢。
恩人开口,老婆婆当然乐意帮忙,直接告知自家地址,让苏千誉待她儿子儿媳回家后,好好了解一番。
老婆婆的儿子是个普通庄稼汉,粗人一个,本质不坏。
得知母亲被苏千誉好心救治,做儿子的颇为感激,有问必答。
恰好,必达教祭坛高台正中,就挂着大大的卐字符。
对苏千誉入教的执着,老婆婆的儿子十分开心,爽快答应引荐,说教会每日卯时末至酉时初,会开放与关闭祭坛,明日一早再带她去。
苏千誉考虑多一外人多有不便,找了个理由拒绝,让其在地图上,明确画出路线,就与顾非真约好一同前往探访。
“走吧。”苏千誉等了片刻,顾非真来了,但见其一人一马,再无他物,愕然道:“您什么都没带?”
顾非真疑惑,“带什么?”
苏千誉拍了拍鞍前马后的囊袋,“食物与水啊。此行,不单路远,或有各种繁杂人事接触,许要耽搁到午后、晚上,不带这些怎扛得过饥饿。我可不敢吃教会里的东西。”
顾非真毫不在乎道:“哦,我不用。”
“好吧。早听闻修行者有辟谷之术,数日不进食亦安然无恙,生龙活虎。真让人羡慕……”苏千誉不再多虑,夹马西行。
必达教的教坛,在洛阳城西,白云山主峰的山腰。
二人一路快马加鞭,近一个时辰到达山脚。
“洛阳有十六座山峰环绕,八大名山连绵。我却一座不曾攀登。今日查案赏景,倒也不虚此行。”苏千誉仰头眺望高耸挺拔的白云山峰,只见雾蒙翠峰,巍峨气势中,绝美姿容若隐若现。
顾非真面对这高山峻岭,想的则不同,平静无波的脸上,泛起一点忧色,心里忽然有些后悔。
他瞅了眼玉软花柔的苏千誉,道:“你体力可以吗?”
苏千誉取下马上的食囊、水袋,还有一个羊皮袋,自信一笑,道:
“多谢关心。我自幼便跟随父亲与自家商队往来西域。戈壁沙漠,大浪淘沙,遥遥万里,亦不能阻拦我。一座山峰又何妨。”
顾非真微微一惊,未料小瞧了她,道:“你去过哪些国家?”
苏千誉展开地图,依照所指线路沿坡而上,口中兴致盎然地讲着:
“昭武九国、波斯、大食、契丹、倭国。天高海阔,人各有不同。可万变不离一个利字。
我更希望未来,大唐能着重发展造船业,开辟更多的海上商路,不仅广州通海夷道这一条。
西北通商自不可弃,但族类多野蛮之流,战事频发,且他们的习俗、接受革新开放的想法过于狭隘,久之必有衰败。”
顾非真不懂商业,但一字一句皆认真听着,不时看向她逆光的侧颜,亦能从其中感受到气宇轩昂,“你很热爱经商。”
“性格使然。糊弄自己的饭碗,毫无好处。”苏千誉随性一笑,在顾非真帮自己拿三个囊袋时,执意留下那只羊纸袋。
“里面装了什么?你很在意。”顾非真好奇起来。
“雄黄粉、雄黄膏。山中多蛇虫鼠蚁,我用来防身。您也有自顾不暇的时候。总不能次次皆与在猪场那般,您来帮我驱赶。”
苏千誉解开袋子,取出部分雄黄膏,涂在手腕、脖颈裸露的肌肤处抹匀,又递给顾非真,“您来点吗?”
“不用。”顾非真袖袍轻轻一抖,一个精致小巧银香囊掉在手中。
他送到苏千誉眼前,淡淡道:这个你也拿着吧。”
苏千誉接过闻了闻,怡然道:“里面有雄黄,比我的好看、好闻。哪里买的?”
顾非真听着夸赞,嘴角微微上扬,道:“买不到。我加了几味药草。”
苏千誉手中动作一顿,听似到天方夜谭,“您竟然会制作银香球?”
顾非真忙傲然道:
“不。外壳是我从內侍监处买的,里面香料是我自己调配,送你,不仅可防蚊虫鼠蚁,还能清心安神。
这种花纹的银香囊,在皇族贵戚的女子中很流行。此前圣人举办宴会,召我参加,我看到武惠妃与几个外臣夫人皆有佩戴。”
“哦。”苏千誉了然一笑,字音拖得老长,将银香囊捧在手里仔细观赏。
银香囊宽一寸半,链长三寸半。
外壳镂空雕着的葡萄花鸟纹栩栩如生,内部有两个同心机环,与一个用来放置香料的香盂。
由于机环和金盂的重力作用,香盂总能保持平衡,里面的香料不会洒落出来,可谓奢华浪漫,匠心独具。
顾非真见苏千誉爱不释手,一直透过镂空的孔洞,观察里面,便道:“这种不会倾倒的工艺,工匠们叫做陀螺仪。”
“太精美了。这工艺在民间极少见到,是大手笔。如此厚礼,让您破费了,我定好好珍惜。”苏千誉开心的将银香囊挂在腰带上,甜甜一笑,柔柔白白的样子像天边化开的云。
顾非真瞧她一眼,“我用一百颗还少丹换来的。你记得回医馆,给他送过去。住址下山后再说。”
苏千誉笑容一滞,变做了苦大仇深状。
顾非真得逞的扬了扬下颌,“说笑的。”
苏千誉无奈的呵呵一笑,“您可真会戏弄人。”
顾非真扬眉吐气道:“向你学习。”
苏千誉有些摸不着头脑,自己何时做过同样的事?
仔细一想,应是前几日自猪场回来,她用皮鞭调戏的那一次。
她哑然失笑,看向他的目光,似那山间涓涓细流,清澈透润。
二人走的是信徒们开拓出的小径,花草争艳,树木茂密,隔减了太阳的炙热,较之城里清凉许多。
行过数十丈,清晰悦耳的鸟语啁啾渐渐销声匿迹,周遭静谧异常,凉意袭身。
苏千誉放眼望去,前方树影层层恍若婆娑碧浪,稀薄的雾霭中,一座祠堂静静伫立。
“留侯祠。”她念出门框上牌匾的字,叹道:“是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遗址。”
再打量,祠堂大门半开半掩,门前结着硕大的蛛网,几只半掌大的蜘蛛挂在大门正中间。
门内陈设东倒西歪,已蒙了尘埃。
白漆的墙壁上灰黑斑驳,许多擦痕依稀可见。
落在地上的断枝残叶足有三寸厚,上面还聚着许多生生死死的飞虫。
一旁的小亭、草庵,皆有些许残破,俨然一副凋敝萧索之态。
“看样子是荒废了许久。西汉几位开国功臣,大多结局惨淡。张良能全身而退,不愧为谋圣之一。书说,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做了神仙,不知是真是假。”
苏千誉感慨着看向顾非真,却见其面色冷峻,眉峰微耸,似有心事,欲询问一二,忽觉右手被紧紧握住,低头一看,正是顾非真左手。
苏千誉感到了顾非真身上,愈发强烈的戒备与肃杀之气,小声问:“有危险吗?”
顾非真掌风一扫,除去了留侯祠门前的蛛网,拉着苏千誉快步走进,低沉道:
“有两人在暗中跟着我们。功力不弱。若打斗起来对你不利。
方才,我不动手,实因不知他们本事深浅,担忧顾不上你。
幸好遇到留侯祠。这座祠堂石木建造,还算坚固,可做掩体,能替你阻挡一点。
你在此藏好。我出门将他们逼出来。放心,我不会走远,就在门外。”
顾非真的竭尽周全,让苏千誉惊惧稍减,露出一个信任的微笑,镇静道:“小心。”
顾非真轻点了下头,傲立于大门之外,轻蔑的对着前方道:“出来吧。有事便说。要杀便来。如此藏匿,是见不得人的老鼠吗?”
寥寥几句,威势极强。
声音裹挟着内力,如波浪推涌向四面八方,地上的花草随之而倒,周遭停歇在枝桠的飞鸟,亦振翅远逃。
苏千誉顿觉耳朵内一阵鼓胀,很不舒服。
她没有躲在桌下或张良造像后,想来自己还不至那般怯懦。
而是在窗户旁,捅破一块韧皮纸,悄悄观察外面的情况。
须臾,两个人一个自东侧粗大的杉树后走出,一个从西边乱石堆后走出,皆缓缓向顾非真靠拢。
苏千誉细看去,目瞪口呆。
只见,东侧男人身高六尺,一身黑衣短打,肤色偏黑,体态精瘦。秃掉的头顶,连着整个额头,抹着红黄相间的颜料,与浓密的黑色胡须呼应,像是某种符文。
赤裸的臂膀上,涂着厚厚的灰白色粉末,手中拿着一根长杖,上面挂着许多红红黄黄的花朵,四条蛇自杖身中间的孔洞中探出,互相缠绕交错,齐齐的向长杖顶端的骷髅头缓慢绕动,动作与轨迹颇为整齐规律,似在虔诚的瞻仰祈祷。
而西边的男人,体态臃肿,头发一股股的盘在头顶,形成了一个小驼峰,毛发、胳膊皆为黑色,两只腕上缠着手串,邋遢感十足。
苏千誉扒着窗棱,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人的手串,一阵头皮发麻。
手串,竟与她在徐浪手中见到的极为相似。
是纯粹的巧合吗?
当苏千誉沉吟不决时,忽见那男人冲顾非真咧嘴怪笑,露出两排漆黑的牙,甚至诡异。
她压制住翻涌的骇然与恶心,暗道:“这都什么牛鬼蛇神。可千万不能栽他们手里。”
顾非真神色大变,但与苏千誉的不同,目光与脸上参杂了震惊、悲恨、狐疑等极为复杂的情态。
短暂缄默后,顾非真冷冷地问:“你们是必达教教徒吗?与黑本教是何关系?”
“给你一个向神请罪的机会。你此刻束手就擒还来得及。我们不会分吃了你。”黑齿怪人呷呷笑言间,一把弯刀已悬浮身侧。
一道霜白的寒气自他手背而下,过刀身、聚刀头,如地狱幽火,泯泯将息,却在下一瞬,越发汹烈,挂在刀背上的九个星环更是嗡嗡作响,蓄势待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