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天下知兵者,唯汉与大秦耳
241 天下知兵者,唯汉与大秦耳 (第2/2页)见此,明军再次变阵。在杰士卡的命令下,这个由五个横队组成的方正阵型,直接散开。最后一排的人留在原位,中间两排的各个千户,则向两侧转身,按杰士卡的命令,向前来到指定位置。整个步兵大阵,就这样变成了一个不连续的空心正方形。
而在阵线正中间,杰士卡留下了所有意大利弩手。他还把手里头还剩下的辎重大车集中起来,给他们使用,让他们可以驰援任何一个位置。他关照弗朗西斯团长,要注意各个角落,然后就不再管细节了。
和他预料的一样,波兰-立陶宛骑兵首先来到炮兵阵地后方。他们观察大炮的位置,看到那边战斗正酣:一些斯拉夫步兵已经冲上了阵地,而明军步兵也急匆匆迎了上来。
双方对于这个发展,明显都十分意外。斯拉夫人没想到炮兵真不跑,明军没想到斯拉夫人真的顶着这么大伤亡硬冲火炮。因此,大家的准备都颇为不足。有些地方,士兵们已经缠斗在一起。有些地方则根本没人管,甚至只有几个炮兵拿着装弹的大棍子,追着几个乱跑过来的斯拉夫人打……
虽然仔细听一下的话,远处也有火器的射击声,不过最大的这个炮兵阵地还是暂时哑火了。联军还是完成了基础的目标。
趁这个时机,确定他们真的没有时间转过头炮击自己,联军骑兵安下心来,开始整队。很快,他们就重组了队形,奔向阵型向外延出的一角。
在阵前,联军骑兵分成两队,向左右展开卷进,用草原上常见的打法,从两个方向,集中射击中间的明军。有些胆子大的,甚至跑到阵前几步远的地方,掠过阵型的时候,用长矛、链锤,攻击前排步兵。
不过这次,杰士卡安排的弩手迅速赶到。他们距离近的多,速度也不慢。罗贝托经理亲自带着一批弩手,搭着大车来到阵脚后,然后让士兵轮流站上车,朝外面的骑兵射击。射完之后就下来装填,让后面的人接着上。还有些弩手,则跑到步兵各队之间的空隙处,见到敌人骑兵就射。
意大利人的弩箭十分凶猛,尤其是骑射手发挥作用的这个距离,几乎箭无虚发,马匹跑的速度再快,也没什么用。再加上很多人都在车上进行攻击,不比骑兵的高度低,避开了前排的步兵。平射起来,效果也十分显著。
联军突然发现,即使尽力去集中兵力冲击,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反而损失了很多人。而意大利人的盔甲,甚至比前面维持战线的波西米亚步兵还高端些,根本不怕和他们对射。对方显然没料到他们还有这招,只能仓促撤回。随后,领头的一些贵族似乎商量了下,就换了个方向,再次进行尝试。
在他们移动的时候,弩手们也搭着车,跟着他们行动的方向,赶过去支援。结果,刚才的情况直接复刻了一遍。试图冲击阵型、寻找破绽的敌人,发现自己还是会受到这些弩手的攒射,只要靠近,就立刻损失惨重。
指挥队伍的贵族们,似乎还是不太理解,怎么到处都有这个火力密度,在哪儿藏了这么多弓弩手。这下,骑兵也不敢再随便尝试了,只能尴尬地和对方对峙。
杰士卡见此,觉得也可以发动反击。于是,他派人传令,让之前紧贴着步兵阵列右端的胡斯派骑兵过来,同时把阵列里的蒂罗尔步兵抽出来一部分。
胡斯派的那些骑兵,都是他的老伙计,相互之间很了解。而蒂罗尔步兵,是这边战斗力最强,最有实战经验的部分。因此,他觉得可以趁这个机会,以这两支最可靠的力量为核心,发起一次反攻。
传令兵走后,杰士卡又喊来几个主力千户,让他们准备领头突击。他告诉大家,如果能把正在犹豫的敌人逼走甚至击溃,就可以立刻突出敌人对他们的隐然包围,为步兵的行动,打开一个口子。
之后,他需要大家把方阵拉成长蛇阵,立刻向两侧延伸。前排和左侧的各部形成左翼,绕过炮兵阵地,围攻还在阵地上的敌人步兵;后排、右侧和阵型中央作为预备的兵力则作为右翼,由他亲自率领,插向骑兵那边,直接攻击正在和友军骑兵缠斗的波兰人。
他相信,陷入格斗之中的骑兵,已经丧失了机动力。就算可以撤下来轮换,也没法不顾整个军阵,直接进行机动,因此,他们行动的速度,恐怕还没有这边的主力步兵的突破快。
而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一个反向“锤砧”——用大阵两翼,唐赛儿所部的骑兵和朱文奎的炮兵,作为吸引敌人的砧板;用中央位置,他这边的步兵,作为击碎敌人的铁锤。目前来看,这个办法,是很有可行性的。
然而,还没讲解完,传令兵又匆忙跑回来,告诉杰士卡,“孤儿军”骑兵都被唐赛儿调走了,现在好像跟着她去打敌人侧后去了。杰士卡这才意识到,人家已经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只好再改变计划,决定暂缓右翼那边。
而他纠结的时候,军阵后方的敌人骑兵,开始骚动起来。
大家连忙看向那边,发现敌人犹豫了下,还是立刻转头撤走,没有在原地停留。他们离开之后,大家才看到,又有人从后方赶了过来。
原来,这是之前杰士卡派去北边,准备抢占滩头渡河,结果没有成功的那部分人。这边准备决战之后,他就让大家偷偷撤回来,从这边的桥上过河,准备补充一些兵力。
而现在,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他们正好突然出现在桥头,惊住了那些骑兵。可能是担心自己会被两面夹击,对方指挥官立刻选择了撤离。而这边对步兵的牵制,也随之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