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天下知兵者,唯汉与大秦耳
241 天下知兵者,唯汉与大秦耳 (第1/2页)在出乎意料的冲击之下,波兰-立陶宛联军的后方陷入了一片混乱。
骑兵并不是跑出去就行,而不依赖后方。相反,哪怕是那种经常被紫帐汗国和意大利的研究者鄙视的,最典型的中世纪战争,也不能只关注骑士本身,而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存在。虽然现在,这种骑兵战术甚至被视为蠢笨呆板的代名词,但即使是这种体系里,指挥官都要尽可能利用步兵,构筑出一个稳定的阵地。
而如果敌人具备一定实力——比如他们也是一支标准的、由骑士为核心组成的封建军队,那么就很难和平时欺负农民一样,一举摧毁他们。这个时候,就需要仔细进行编组,让己方骑士以梯队为单位,轮流进攻。
在军队中,马比人要“娇贵”多了。很多时候,士兵可以坚持战斗,但战马却没法支撑下去。因此,骑兵交战,通常很难持续太长时间,都是打一个“回合”就要撤下来修整,这样也更容易发挥出机动性上的优势。而这样一来,前面梯队的骑士后撤的道路,以及撤回来之后对马匹进行的照顾、更换等工作,也得提前安排好。
撤退的目的地,就像是竞速比赛时,给骑手们提供的一个个“服务区”。显然,谁的后撤、重组进行得更流畅,谁就能更有效地发挥手中骑士的威力。如果全程都能做得比敌人更好,也就基本锁定胜局了。
而现在,这些兵种和战术都更加复杂的战斗中,对指挥官和士兵的素质要求,还要更高。一旦后方遭到威胁,不管是轮换还是调度,都会立刻出现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大家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并不是说骑兵跑得快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因此,现在后方骚动起来,前线那些格斗中的骑兵也失去了战意,纷纷开始向后跑。
在几面旗帜周围,一些波兰骑士还在试图抵抗,但更多的来自附庸城市的骑兵,已经开始主动向躲避唐赛儿的这支突击队,向后方逃走了。
而战场另一侧,也发生了交战。面对东欧步兵的冲击,朱文奎的炮兵没有撤离,而是一直在对敌人不断开火。
途中,斯拉夫步兵被炮火击退了好几次。他们一开始,可能觉得只要冲到旁边,炮兵就会自己跑路。但炮兵自始至终,都没有撤退的意思,等他们都跑到近前,也没有停歇。因此,这些步兵自己都有些丧气。
而且,距离炮兵阵地越近,火力就越猛烈。到了百步之内,原本一直在炮击远处骑兵集结地的重炮,都开始发射霰弹。这几门大炮虽然射速很慢,但弹药量也比小型火炮多出很多。每次开火,就像扫帚扫地一样,瞬间清掉一片人。
阵前的朱文奎,一直在观察敌人,进行计算。
他发现,从杀伤效率看,哪怕不考虑重炮的数量,单就一门炮来比较,重炮对步兵的杀伤速度,好像也不如那些中型火炮。他估计,是因为弹丸并非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呈圆锥状飞出,因此大部分弹丸其实都浪费掉了。理论上来说,如果能把炮架高,朝下方打,投射面积才是最大的。但现在没有这种地形,而且这个方向也不利于装填和清理。实际打出的效果,可能还要更差呢。这个问题,大概是不好直接解决了。
但是,就声势而言,它们可比其他火炮大太多了。面对素质不高的敌人,重炮的巨大轰鸣、造成的可怖效果,能对士气产生极为严重的打击,甚至直接把敌人吓跑。
不过,对面的斯拉夫步兵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虽然溃逃了好几次,但在队伍后方,联军提前安排了一批贵族骑兵进行监督。在他们的驱赶下,剩余的步兵居然还能集合起来,又往前冲。
之前,在大都学习和讨论基本军事理论的时候,大家都经常讨论士气的影响。朱文奎还记得,当时一些人甚至认为,由于大秦国特殊的战略形势,周围大部分敌对势力,都是靠一手“垃圾兵海”来对付自己的。面对这种敌人,杀伤的效率固然重要,但如何打击敌人士气,让他们失去战意而崩溃,甚至可能更关键。
而且,这个需求也确实很大:兵部和元帅府雇佣的军事史学者们,一直在回顾和总结这些年的战例,用来给军官培训和军队作战思路的调整提供参考,有些人整理了这些年来的敌人军队变化,惊讶地发现,这么多年的战争下来,周围这些常年作战的国家,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军队规模,而不是阵法和军队编制。
简而言之,面对紫帐汗国带来的新型军事思路的冲击,大部分国家最明显的反应,并不是推动军队和行政的改革,完善训练制度,升级军备。相反,他们最快完成的对应措施,是加大力度在领地里抓壮丁,同时更进一步完善雇佣兵体系,建设更成熟、消息更灵通的佣兵市场,让征召兵和廉价佣兵的数量大大提升。因此,这几十年来,各国军队的规模一直在膨胀——比他们推行新战术的速度快多了。
不过,虽然听起来很黑色幽默,但从结果上看,周围这些国家,真的和紫帐汗国打了好些年,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这么看来,这种硬充数量的方式,可能还真的挺有用的……
另一方面,作为对这种对应的对应,郭康等人上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相关的军事理论。朱文奎整天和他们混一起,自然也是了解的——在这边不少人看来,可能只有汉人和大秦人,算是懂得怎么战斗的。因此,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总是少不了他。
实战中,“垃圾兵”的训练和士气一般都比较低,装备也很糟糕,所以,也是有一些针对性的方案。但这种不在乎“士气打击”的,他还是第一次遇到,感觉有点太离谱了……
见炮兵没法赶走他们,明军的前排步兵也开始移动,向前行进,掩护炮兵。
不过,敌人也不止这一路调动。趁着他们集中精力对方这边的时候,另一些敌人也开始了行动。大队骑兵绕过了忙着和斯拉夫步兵对线的步、炮阵地,向他们的后方绕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