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尸体解剖的发现
第911章 尸体解剖的发现 (第1/2页)李明揉了揉眉心,望着车窗外匆匆掠过的新年装饰,心中泛起一丝沉重。新年伊始便发生凶杀案,凶手显然有恃无恐。他掏出手机,给法医组发去消息:“优先解剖,重点查胃内容物和指甲残留物。”
解剖室的冷光灯将不锈钢台照得泛着青灰,法医张林戴着双层乳胶手套,用镊子夹起酒精棉球,沿着尸体锁骨下方缓缓擦拭。
死者浸泡在水中超过十小时,表皮呈现明显的“洗衣妇样变”,指腹皱缩如陈皮,下颌及锁骨区域有散在的蕈状泡沫,这些都是生前溺水的典型特征,但张林的注意力很快被尸体右胸侧一道长约10厘米的陈旧性疤痕吸引——那是第七肋骨切除术后的缝合痕迹。
“记录:死者右胸第七肋骨缺如,切口愈合良好,可见骨膜增生反应,推断手术时间在五年以上。”张林用探针拨开疤痕周围皮肤,显微镜下可见胶原纤维呈波浪状排列,符合外科手术后的组织修复特征。他接着检查四肢,当弯曲死者右肘时,肱骨内上髁处突然发出轻微的骨擦音,X光片显示该处有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断端骨痂增生明显,形成典型的“枪刺样”改变。
“左侧胫腓骨中段有线性骨折线,骨痂呈桥接状愈合,说明曾遭受直接暴力打击。”张林用标尺测量骨折线长度,“双侧手臂尺骨鹰嘴部位有对称性皮下骨化结节,结合职业特征,可能与长期负重或重复性劳损有关。”他转向助手,“取耻骨联合软骨,用人类学方法测算年龄;提取牙髓组织做DNA分型,重点比对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中因外伤导致肋骨缺失的男性样本。”
解剖刀划开胸腹腔的瞬间,一股腐败气体骤然溢出。张林熟练地用吸引器清理积液,依次取出心、肝、肺等器官。“右肺下叶有片状出血灶,符合生前被勒颈时的窒息征象。”他用镊子夹起胃内容物,“可见未消化的鸭骨架、小麦淀粉颗粒及酒精成分,推测末次进食为酱鸭、啤酒,死亡时间在餐后2-3小时。”
在检查颅骨时,张林发现顶骨有一处3厘米的凹陷性骨折,边缘可见放射状骨裂纹,“这是生前遭受钝器打击所致,凹陷深度达1.5厘米,可能造成硬脑膜外血肿。”他指着骨折线周围的生活反应,“出血层清晰,与死后损伤的苍白断面有明显区别。”
当解剖到盆腔时,张林突然停下手中的器械——死者前列腺表面有一枚绿豆大小的钙化灶,这种特征性改变常见于长期前列腺炎患者。“记录:前列腺钙化灶,结合四肢陈旧性骨折和肋骨缺失,这些特征具有个体识别价值。”他摘下解剖镜,在电脑上打开失踪人口档案,输入“男性、45-50岁、右第七肋骨切除、双上肢及胫腓骨骨折、前列腺炎”等关键词。
三分钟后,屏幕弹出匹配结果:刘卫国,男,48岁,层因琐事与人斗殴,被铁棍击打致右侧第七肋骨骨折、双上肢尺桡骨骨折,经医院行肋骨切除术及内固定治疗,。张林点击档案中的术前X光片,对比眼前尸体的骨折形态,无论是肱骨内上髁的成角畸形,还是胫腓骨的骨折线走向,都呈现完全吻合的特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