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尸体解剖的发现
第911章 尸体解剖的发现 (第2/2页)“提取肋软骨做放射性碳测年,确认骨折愈合时间与档案记录是否一致。”张林一边说着,一边将组织样本放入专用保存管,“另外,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送去做STR分型,看看能否匹配到前科人员数据库。”
解剖结束时,时钟指向凌晨两点。张林摘下被雾气蒙住的护目镜,在解剖记录单上签下名字。窗外,刑侦支队长李明的身影出现在走廊尽头,他手中的文件夹里,正夹着刘卫国当年因抢劫罪入狱的前科材料——其中详细记录着他在狱中与人冲突,被管教用橡胶棍击打致右肘骨折的处分记录。
“比对结果出来了,”张林将DNA报告递给李明,“耻骨联合测算年龄47.6岁,与刘卫国实际年龄误差在半年内;肋骨切除手术时间吻合,前列腺炎病史也与医院记录一致。至于顶骨的凹陷性骨折……”他顿了顿,“形状和大小与铁棍打击形成的损伤特征高度相似,很可能是导致他失踪的直接原因。”
李明翻开现场勘查报告:“后巷发现的劳保鞋印码数为43码,与刘卫国生前穿鞋尺码一致;烟蒂上的牙印磨损程度显示使用者有长期咀嚼槟榔习惯,这也符合刘卫国的狱友描述。现在需要确认的是,谁会用他熟悉的方式杀害他,又为什么选择在养鱼池沉尸?”
张林收拾着解剖器械,不锈钢托盘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沉尸手法很专业,尼龙绳的捆绑方式是典型的‘牛桩结’,常用于水产运输中固定活鱼箱。或许可以从本地水产从业者入手,尤其是有过暴力犯罪史的人员。”
确认死者为刘卫国后,刑侦支队长李明在白板上贴出三张照片:死者出狱后的生活轨迹图、陈旧性伤痕医学报告、摆地摊的小商品进货单。白板右下角用红笔标注着“社会关系真空”——这是最令他不安的疑点。
“一个有抢劫前科的人,出狱后突然切断所有旧联系,要么是真心悔改,要么是在掩盖什么。”李明用激光笔指着“红星巷17号”的住址,“重点查他出狱三年来的每一笔消费记录、每一次人际接触,哪怕是菜市场的摊主、路过的陌生人。”
侦查员小张和王芳首先走访了红星巷的邻居。巷口修自行车的陈师傅擦着扳手回忆:“卫国出狱头一年还爱跟人唠嗑,说在牢里学会了补鞋手艺。后来不知怎么越来越沉默,每天就蹲在巷口摆个塑料布,卖些打火机、鞋垫。”他突然压低声音,“不过上个月我瞅见他跟个戴帽子的男人吵架,那男的操着外地口音,临走时推了他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