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22章 重现顾氏荣光,大变迁!(求月票)

第22章 重现顾氏荣光,大变迁!(求月票)

第22章 重现顾氏荣光,大变迁!(求月票) (第1/2页)

时间匆匆而逝。
  
  顾瑾压下了国内所有的非议之声,再次向辽东派遣出了不少的将士与物资,甚至是还定下了针对辽东的一些具体制度。
  
  ——仍是与以往顾氏所实行的徐徐图之完全不同。
  
  顾瑾这一代的人显然是要激进的许多,他是真的想要趁着当前的这个机会直接吞并整个辽东,并且让此地彻底融入九州。
  
  不——
  
  或许也不应该这样说。
  
  毕竟如今之辽东,与昔日那一代代人所面对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顾氏学院的成立包括顾氏与宗教相融。
  
  都在无形之间加剧了九州文化在辽东之地的渗透。
  
  换言之,顾瑾这也并非是因为激进,而是在先人们所打下的基础之上,做出不同的应对方式。
  
  完全收复一片土地,可并非是简简单单只要占据其城便可以了。
  
  文化,理念等一切种种的融合。
  
  才能彻底收复一片土地。
  
  顾氏已经种下了太多太多的因,如今倒也该到了开花结果之时。
  
  顾易同样也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对此毫无波澜。
  
  他早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天。
  
  不仅仅是整个辽东之地,还包括了西域,乃至吐蕃等这些个在原史之中还需要多年才会彻底融入九州的地界。
  
  这一切都本就在他的筹划之内。
  
  如今看到这一切,自是不会有所触动。
  
  但让他有些惊讶的就是,王应琛竟然也有着这方面的心思。
  
  他无愧于一个时代的翘楚。
  
  身为外族人,却崛起于九州。
  
  又因知晓两地之间的差距。
  
  一直都在推动着整个辽东融入九州,包括针对于辽国之内的一些陋习,同样也是如此。
  
  此事无论怎么看都算是千古的奇事。
  
  宋辽两国明明仍旧是争斗不断,但对于这一片尚不属于九州的土地,却都表现出了完全相同的处理方式。
  
  这确实是大大出乎了顾易的预料。
  
  很显然。
  
  历史终究是已经无法完全修正了,当顾氏所做的越来越多之后,这一切都已经无法走回到原来的道路了。
  
  统元五年,秋。
  
  开封城外,皇庄试验田。
  
  更远处,几处由顾氏门人负责、朝廷严密看护的田地里,此刻已是人声鼎沸。
  
  时值秋收,本是寻常,但今年的这几片田地却吸引了无数目光。
  
  至于其中原因,也是十分的简单。
  
  ——那便是此地乃是玉米的主要种植地。
  
  其自播种以来就备受争议,甚至一度被讥讽为“太傅奇思”或“无用新种”的“玉米”,如今也是终于要到了揭晓结果的时刻。
  
  田埂上,以吕蒙正为首的一众年轻官员,以及司农寺的官吏、附近被允许前来围观的老农,皆屏息凝神。
  
  除他们之外。
  
  包括皇帝赵德昭,以及平日里政务极多的顾瑾,此时也都纷纷赶了过来。
  
  顾瑾要来自是无需多说。
  
  这可是他始终都关注的一件大事。
  
  而至于赵德昭则多是因为好玩。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田中那些比人还高、挂着硕大棒状果实的奇异植株,一声声的议论声也是始终未绝。
  
  “俺滴个娘嘞那地里长的真是个粮食?”
  
  “俺活了大几十年,从俺太爷爷那辈起,就没见过这般这般奇模怪样的东西!秆子快赶上小树苗粗了,那结的棒子,黄澄澄、沉甸甸的,怕不是个精怪吧?”
  
  “王老汉,你可别瞎说!没看见官家和太傅大人都来了吗?”
  
  “你瞧那棒子,掰下来都快赶上娃娃的胳膊长了,这一株得结多少?俺们种的那粟米,一穗才多点?”
  
  “.”
  
  “奇哉怪也这玉米不光棒子大,你们看那秆子枝叶,也粗壮得很呐,收了粮食,这秆子怕是也能当顶好的柴火,或者铡碎了喂牲口?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浑身是宝了.太傅大人,真乃神人降世啊!”
  
  “.”
  
  一声声的议论不断响起。
  
  就连赵德昭此时都是满脸的惊讶之色,不由得在顾瑾身旁问道:“太傅,这玉米之产量到底能达到几何?”
  
  “臣也不知。”顾瑾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就摇了摇头。
  
  虽然他早已听顾砌说过具体的情况。
  
  但是无论是怎么说,这都是他第一次亲眼见证这一切。
  
  纵使是再怎么天才的人。
  
  面对刚刚接触到的东西之时,也不可能将一切都了解的那么清楚。
  
  时间缓缓流逝。
  
  就在这日上三竿之时,顾瑾当即摆了摆手,做出了指令。
  
  下一刻,一旁司农寺官员立刻授意,当即高喝道:“开始收割!”
  
  早已准备好的农人们怀着好奇与谨慎,走入田中,按照此前传授的方法,将那名为“玉米棒子”的果实一一掰下,投入箩筐。
  
  一筐,两筐,三筐.
  
  田边的箩筐越堆越多,那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个头之大、数量之多,远超众人对禾谷类作物的认知。
  
  而一声声的惊呼声也在这段时间不时的响起。
  
  “这这东西真能吃?怎地结了这般多?”
  
  “亩产.这得有多少啊?”
  
  “.”
  
  在这一声声的惊呼声之下,顾瑾同样也是没有闲着,早在第一时间他便已经去检查起了作物。
  
  包括顾易,同样也在关注着这件事。
  
  虽然自幼生活在城市之中,但顾易小时候可没少去过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对于这一切倒也不算陌生。
  
  这些玉米棒子自然是比不过现代。
  
  无论是从其颗粒的饱满程度上也好,亦或是果实的整体大小也罢,这些都差了现代太多太多。
  
  但对于如今的大宋而言。
  
  这种东西,却也仍是称得上神物!
  
  “快——”
  
  “立刻计算产量,然后按照我曾说过的方法,将其烹饪出来!”
  
  闻言,司农寺官员立刻便指挥着吏员将收获的玉米棒子悉数运至早已备好的大秤处。
  
  官吏们神情肃穆,动作一丝不苟。
  
  将这一筐筐的玉米进行称量、记筹、核算。
  
  顾瑾显然是早已交代好了一切。
  
  这些官员们并非是直接去称玉米的总体重量,而是拨出其中的玉米粒单独进行称重,其工序看上去颇为的麻烦。
  
  不过好在就是此地的吏员极多,倒也不会花费太久的时间。
  
  一筐筐的玉米粒先后被称重。
  
  所有官员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工作。
  
  有的收割作物,有的剥玉米、有的则是在称重报数记录。
  
  “这一筐,净重六十八斤!”
  
  一名吏员高声报数,旁边的书记官迅速记录。
  
  “这一筐,七十一斤!”
  
  “这一筐,六十五斤!”
  
  “.”
  
  一声声的喊声不间断的响起,使得在场之人的气氛愈发的热烈。
  
  宋时量粮,标准器为“石”、“斗”、“升”,但对于此类尚未入仓、需先行称重的散装之物,亦常以重量计,而后再折算。
  
  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之事。
  
  不少官员与士子们在此时甚至都已经开始口算了起来。
  
  如今的历史可不是原史。
  
  在顾氏的影响之下,几乎所有的官员也不再是专心研究什么经典,对于这数算同样是有着不小的造诣。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是越算越震惊,表情是愈发的惊骇!
  
  包括顾瑾与赵德昭同样也是如此!
  
  “太太傅。”赵德昭呆愣愣的看着顾瑾,甚至是情不自禁的拉住了顾瑾的手,“此产量,莫不是朕在做梦?”
  
  哪怕是到了此刻,他仍旧是有些难以相信。
  
  赵德昭虽然是不管什么政务。
  
  但并不是说他是个傻子。
  
  相反,至少在顾易看来,这赵德昭的能力还是要优于刘禅的。
  
  他十分清楚这作物有着如此产量代表着什么。
  
  只要将这个作物推广开来,那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将会在他这一代所降临。
  
  如果这一切成真。
  
  哪怕他此生未能一统整个九州,那在这悠悠青史上的名头,也绝对不会逊于那些帝王!
  
  若是真的有机会,又有哪个帝王不想要这般的名头呢?
  
  顾瑾此时也是难以在保持平静。
  
  即使他心中早就已经有了准备,但当听到这一个个的数字之时仍是有些难免激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